2025-08-02

週六共修---讀誦華嚴經第14卷

華嚴經第14卷
淨行品第十一、
"爾時,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言:佛子,菩薩云何得無過失身、語、意業?云何得 不害身、語、意業?云何得不可毀身、語、意業?云何得不可壞身、語、意業?云何 得不退轉身、語、意業?云何得不可動身、語、意業?云何得殊勝身、語、意業?云 何得清淨身、語、意業?云何得無染身、語、意業?云何得智為先導身、語、意業? ..."種種的問題,總共提出110個問題。
《綱要》:所問中有二十云何,總十一段,段各十句,成一百一十種德。一、明三業 離過成德。二、得堪傳法器。三、成就眾慧。四、具道因緣。五、於法善巧。六、修 涅槃因。七、滿菩薩行。八、得十力智。九、十王敬護。十、能為饒益。十一、超勝尊貴。 這110個問題可以類分成十一個段落,成就了110種功德。

文殊師利菩薩以141個大願,來回答智首菩薩的110個問題。
"爾時,文殊師利菩薩告智首菩薩言…若諸菩薩善用其心,則獲一切勝妙功德,於諸佛 法,心無所礙;…"
141 願分為十類,舉例說明無論遇到任何的情境,都要以願導行。


賢首品第十二之一
若為諸佛所護念,則能發起菩提心。若能發起菩提心,則能勤修佛功德;若能勤修佛 功德,則得生在如來家。若得生在如來家,則善修行巧方便;若善修行巧方便,則得 信樂心清淨。若得信樂心清淨,則得增上最勝心;
若得增上最勝心,則常修習波羅蜜。若常修習波羅蜜,則能具足摩訶衍;若能具足摩 訶衍,則能如法供養佛;若能如法供養佛,則能念佛心不動;若能念佛心不動,則常 睹見無量佛;
若常睹見無量佛,則見如來體常住;若見如來體常住,則能知法永不滅;若能知法永不滅,則得辯才無障礙;若得辯才無障礙,則能開演無邊法。若能開演無邊法,則能 慈愍度眾生;若能慈愍度眾生,則得堅固大悲心。
初地歡喜地:若得堅固大悲心,則能愛樂甚深法;
二地離垢地:若能愛樂甚深法,則能捨離有為過;
三地發光地:若能捨離有為過,則離憍慢及放逸;
四地燄慧地:若離憍慢及放逸,則能兼利一切眾;
五地難勝地:若能兼利一切眾,則處生死無疲厭;若處生死無疲厭,則能勇健無能勝。
六地現前地:若能勇健無能勝,則能發起大神通;若能發起大神通,則知一切眾生行。
七地遠行地:若知一切眾生行,則能成就諸群生;若能成就諸群生,則能善攝眾生智。 若得善攝眾生智,則能成就四攝法;若能成就四攝法,則與眾生無限利。若與眾生無 限利,則具最勝智方便;
八地不動地:若具最勝智方便,則住勇猛無上道。若住勇猛無上道,則能摧殄諸魔力; 若能摧殄諸魔力,則能超出四魔境。若能超出四魔境,則得至於不退地;若得至於不 退地,則得無生深法忍。若得無生深法忍,則為諸佛所授記;
九地善慧地:若為諸佛所授記,則一切佛現其前。若一切佛現其前,則了神通深密用; 若了神通深密用,則為諸佛所憶念。若為諸佛所憶念,則以佛德自莊嚴;
十地法雲地:若以佛德自莊嚴,則獲妙福端嚴身。若獲妙福端嚴身,則身晃耀如金山; 若身晃耀如金山,則相莊嚴三十二。若相莊嚴三十二,則具隨好為嚴飾;若具隨好為 嚴飾,則身光明無限量。若身光明無限量,則不思議光莊嚴;若不思議光莊嚴,其光 則出諸蓮華。其光若出諸蓮華,則無量佛坐華上;

華嚴字母讚
唱"室左"字開中脉接著五眿全開,悟一切不動相義;
唱"侘"字開中脉,悟以無我法,開曉眾生;
唱"陀"字五脉全閉,悟一切法輪差別藏。

薈供


三皈依
自皈依佛  當願眾生  體解大道  發無上心
自皈依法  當願眾生  深入經藏  智慧如海
自皈依僧  當願眾生  統理大眾  一切無礙

迴向
誦經功德殊勝行  無邊勝福皆迴向
普願沉溺諸有情  速往無量光佛剎
十方三世一切佛  一切菩薩摩訶薩
摩訶般若波羅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