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7-26
週六共修---讀誦華嚴經第13卷
光明覺品第九
爾時,世尊從兩足輪下放百億光明,照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億閻浮 提、百億弗婆提、百億瞿耶尼、百億欝單越、百億大海、百億輪圍 山、百億菩薩受生、百億菩薩出家、百億如來成正覺、百億如來轉 法輪、百億如來入涅槃、百億須彌山王、百億四天王眾天、百億三 十三天、百億夜摩天、百億兜率天、百億化樂天、百億他化自在 天、百億梵眾天、百億光音天、百億遍淨天、百億廣果天、百億色 究竟天;其中所有,悉皆明現。....
爾時,光明過此世界,遍照東方十佛國土;南、西、北方,四維、 上、下,亦復如是。...
爾時,光明過十世界,遍照東方百世界;南、西、北方,四維、 上、下,亦復如是。...
爾時,光明過百世界,遍照東方千世界;南、西、北方,四維、 上、下,亦復如是。...
爾時,光明過千世界,遍照東方十千世界;南、西、北方,四維、 上、下,亦復如是。...
爾時,光明過十千世界,遍照東方百千世界;南、西、北方,四 維、上、下,亦復如是。...
爾時,光明過百千世界,遍照東方百萬世界;南、西、北方,四 維、上、下,亦復如是。...
爾時,光明過百萬世界,遍照東方一億世界;南、西、北方,四 維、上、下,亦復如是。...
爾時,光明過一億世界,遍照東方十億世界;南、西、北方,四 維、上、下,亦復如是。...
爾時,光明過十億世界,遍照東方百億世界、千億世界、百千億世 界、那由他億世界、百那由他億世界、千那由他億世界、百千那由 他億世界,如是無數無量、無邊無等、不可數、不可稱、不可思、 不可量、不可說,盡法界、虛空界、所有世界;南、西、北方,四 維、上、下,亦復如是。...
菩薩問明品第十

(上表取自亙古一念華嚴心鑰)
華嚴經菩薩問明品,以十甚深義理為宗旨,目標乃透過十甚深義,建立自己修行的信念與理解。
問一、緣起甚深.定心
"文殊師利菩薩問覺首菩薩言:佛子,心性是一,云何見有種種差別?所謂:往善趣惡趣;諸根滿缺;受生同異;端正醜陋;苦樂不同;業不知心,心不知業;受不知報,報不知受;心不知受,受不知心;因不知緣,緣不知因;智不知境,境不知智。"
*文殊師利菩薩問覺首菩薩的問題,這是整部《華嚴經》裡第一個問題,重要的開題。這個問題就是:世間有這麼多的人,雖然說佛性是同,可是為什麼差別這麼多?這個叫千人千般命,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因緣,我們要怎麼樣來看待這些不同?
問二、教化甚深.念心
"文殊師利菩薩問財首菩薩言:佛子,一切眾生非眾生,云何如來隨其時、隨其命、隨其身、隨其行、隨其解、隨其言論、隨其心樂、隨其方便、隨其思惟、隨其觀察,於如是諸眾生中,為現其身,教化調伏?"
*第二個問題,文殊菩薩問財首菩薩,既然認識了眾生各有不同,隨著人、事、時、地、物,一方水土養一方人,我們應該要如何教化眾生?諸佛菩薩是非常的慈悲而且平等的,但是對於不同的眾生,要如何隨其時、隨其命、隨其身、隨其行,而能夠有效的教化調伏。
問三、業果甚深.戒心
"文殊師利菩薩問寶首菩薩言:佛子,一切眾生等有四大,無我、無我所,云何而有受苦受樂、端正醜陋、內好外好、少受多受,或受現報、或受後報?然法界中,無美無惡。"
*第三個問題,文殊師利菩薩問寶首菩薩,一切眾生既然都是虛妄的,但是為什麼眾生的虛妄相當中,卻有種種的果報?有的人長得好看,有的人長得醜陋,有的人很快樂,有的人
卻受了很多的苦,到底什麼才是法界究竟義?
問四、說法甚深.護法心
"文殊師利菩薩問德首菩薩言:佛子,如來所悟,唯是一法,云何乃說無量諸法、現無量剎、化無量眾、演無量音、示無量身、知無量心、現無量神通、普能震動無量世界、示現無量殊勝莊嚴、顯示無邊種種境界?而法性中,此差別相,皆不可得。"
*文殊師利菩薩問德首菩薩,我們在說法的時候,要怎麼樣運用各種無量的妙法,現無量的神通,展現不同的教化方式,這些差別究竟要如何來施設?這是說法甚深。
問五、福田甚深.願心
"文殊師利菩薩問目首菩薩言:佛子,如來福田,等一無異。云何而見眾生布施果報不同?所謂:種種色、種種形、種種家、種種根、種種財、種種主、種種眷屬、種種官位、種種功德、種種智慧;而佛於彼,其心平等,無異思惟。"
*第五個問題,文殊師利菩薩問目首菩薩,佛陀是無上的福田,可是為什麼很多人供養佛陀,最後的果報卻不同?佛陀是平等的,為什麼拜佛供佛後,有的人可以滿願,有的人卻
沒有辦法滿願?
問六、正教甚深.進心
"文殊師利菩薩問勤首菩薩言:佛子,佛教是一,眾生得見,云何不即悉斷一切諸煩惱縛而得出離?然其色蘊、受蘊、想蘊、行蘊、識蘊,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、無明貪愛,無有差別,是則佛教於諸眾生,或有利益,或無利益?"
*第六、文殊師利菩薩問勤首菩薩,佛教都是宣揚一實相法,是究竟之法,但是為什麼很多人學佛學很久,依然煩惱重重?佛教是有用?或者沒有用?還是對某些人有效?對某些人沒有效?
問七、正行甚深.不退心
"文殊師利菩薩問法首菩薩言:佛子,如佛所說:若有眾生,受持正法,悉能除斷一切煩惱。何故復有受持正法而不斷者?隨貪瞋癡,隨慢隨覆、隨忿隨恨、隨嫉隨慳、隨誑隨諂,勢力所轉,無有離心;能受持法,何故復於心行之內,起諸煩惱?"
*第七個問題,文殊師利菩薩問法首菩薩,如果大家都受持正法,但為什麼有人受持了正法,也聽經聞法,卻在煩惱現前時沒有辦法斷除?如果能夠受持佛法的人,應該就能夠斷
除煩惱,為什麼還常常起煩惱?
問八、助道甚深.慧心
"文殊師利菩薩問智首菩薩言:佛子,於佛法中,智為上首。如來何故,或為眾生讚歎布施,或讚持戒,或讚堪忍,或讚精進,或讚禪定,或讚智慧,或復讚歎慈悲喜捨,而終無有唯以一法而得出離,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?"
*第八、文殊師利菩薩問智首菩薩,在所有的佛法裡面,既然智慧為上首,既然佛陀的目的是為了成就一切智,為什麼佛陀不只講般若波羅蜜就好?還要講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,
說了這麼多的法門,徒令初學者莫衷一是無所適從,到底何法最適宜?
問九、一道甚深.迴向心
"文殊師利菩薩問賢首菩薩言:佛子,諸佛世尊,唯以一道而得出離。云何今見一切佛土所有眾事,種種不同?所謂:世界、眾生界、說法調伏、壽量、光明、神通、眾會、教儀、法住,各有差別。無有不具一切佛法,而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?"
*最後第九個問題,文殊師利菩薩問賢首菩薩,佛土為什麼不一樣?有的人喜歡極樂世界,有的人喜歡藥師佛的世界,有的人喜歡寶積佛的世界;既然佛佛道同,為什麼不要所有的
世界都一樣,而讓我們分別到底要去哪一個世界好?
問十、佛道甚深.信心「攝別歸總」
"諸菩薩謂文殊師利菩薩言:佛子...唯願仁者,以妙辯才,演暢如來所有境界。何等是佛境界?何等是佛境界因?何等是佛境界度?何等是佛境界入?何等是佛境界智?何等是佛境界法?何等是佛境界說?何等是佛境界知?何等是佛境界證?何等是佛境界現?何等是佛境界廣?"
*文殊師利菩薩一一的問每一位菩薩各個不同的問題之後,這九位菩薩聯合問了文殊師利菩薩,希望文殊師利菩薩回答解釋與「佛境界」相關的問題,包括:什麼是佛境界的因、度、
入、智、法、說、知、證、現、廣?
華嚴字母讚
唱"娑頗"字


唱"娑迦"字


唱"也娑"字


薈供

三皈依
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
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
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
迴向
誦經功德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迴向
普願沉溺諸有情 速往無量光佛剎
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
摩訶般若波羅蜜

